盛唐时期是丝织外贸繁荣的一个时代此时的丝织业贸易有何特色?
来源:欧宝体育官方app免费下载    发布时间:2024-01-19 00:00:53

  丝绸是中国古代经济领域的一个重要产品,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之中,丝绸是不可或缺的,而因为丝绸的存在,中国在历史之上就曾经被称呼为“丝国”,而与外国的商路也因为大量的丝绸贸易而被称呼为“丝绸之路”。丝绸,是中国历史文明的重要产物,也是中国传统文明的重要遗产,而说到丝绸,不得不提到的便是唐代,尤其是盛唐,这一段时期是中国古代丝绸的发展和贸易的重要时期,尤其是在丝绸贸易方面,更是能体现出中国封建丝织品的出口贸易。

  盛唐时期,除了在经济文化政治方面十分的突出,在贸易往来方面,也是十足的突出,而这段时期,正是丝路贸易发展的一个极盛时期,这样一个时间段的海上以及路上丝绸之路运载着无数的精美丝织品,从中国出发,运向遥远的外国。

  那么盛唐时期的丝绸有多少呢?足够内销并且还有存余远销海外吗?确实是足够的,根据史料记载,天宝中,唐朝政府一年就能够有740余万匹、棉185余万屯,布1035余万端,这并不是个小数字,虽然说这可谓是整个唐代丝织业最为繁盛的一年,但是由此可见,其他时期的布匹产量也不会少到哪里去,足够用作外销。

  首先说明,本文中所说的“盛唐”时间规定在了公元712年至755年之间,这是唐玄宗统治下的唐朝盛世期间,最近一段时间可谓是整个唐王朝国力最为鼎盛的时期,无论是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社会等每个方面都可谓是极盛。而这段时期的丝织品输出规模也是有唐一代最多的,仅仅是通过朝贡贸易输出的丝织品数量,就比唐代其他时期输出的总和要多,因而这段时期的丝织业外贸是十分具有典型性的。

  当然,虽然用的都是“外贸”这一个词语,唐代的外贸和我们现在所说的外贸还是有着本质区别的。唐代的丝织品外贸,说的主要是分为两类,一类输出,一类输入。输入的大多是朝贡地区进献的“贡品”,而输出的大多数通过是朝贡或者互市的方式,而无论怎么样,盛唐时期的这些丝织品都是被官方垄断的,也因此,这一段时期的贸易活动是有着一些特殊之处的。

  盛唐时期的丝织品是被政府所严格管控的,拥有专门的机构专门管理丝织品的外贸,在中央便设置金部郎中、员外郎和鸿胪寺庙等机构专职负责而在地方上,主要是依靠互市监来管理具体事务,尤其在海上贸易兴起之后,在广州等地还专门派遣市舶使来专门管理海上贸易的正常进行。除此之外,为避免不正当的民间贸易,唐政府还专门设置了一个叫做“过所”的制度,但凡要通过渡口、津关的人,都必须先申请“过所”,经过层层审批之后才能够正常通行,就如同我们现在的通行证,这样的制度,一方面能够管理人口流动,一方面也能预防民间的不正当交易,防止政府所禁止的禁物流向海外,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而在盛唐时期,丝织品大多都在被禁止或者被限制的行列之内,民间能够直接进行出口贸易的丝织品十分的少,即使这样,这些没有被禁止或者限制的丝织品也不能够随意交易,对其输出地也有十分严格的规定,如果违反规定的话,那么将会得到严苛的法律制裁。

  盛唐时期的丝织品外贸和我们现在所说的经济学上的“外贸”并不相同,其十分注重政治性,而非经济型。此时的丝织品外贸主要是通过官方所控制的,而其组主要的也是朝贡、互市等方式来进行对外输出的,朝贡是中国古代的王朝为了稳定政治,宣扬国威而建立起来的一个制度。

  当其他国家进行朝贡这一行为后,唐政府将会给予其赠礼,而这些回赠的赠礼大多比贡品价值大得多,而丝织品,尤其是丝绸更是回赠物之中的重要物品,其政治意味是大大高于经济意味的。而互市也是如此,主要的也是为了和周边的民族地区保持一种友好的互通关系,是有着政治考量的,因此这样一个时间段的所谓外贸是带着浓厚的政治色彩的。

  盛唐时期的丝织品外贸基本上全由政府所掌握,而在这样的贸易之中,并非是我们现在最常使用的以物易币,以币易钱的交易方式,而是直接的物物交换,在此过程之中,货币的使用相对而言十分的少。在朝贡之中,其余国家大多使用当地特产包括动物等来交换中原地区特产,而最主要的便是丝绸,而在互市贸易之中,最常见的也是绢和马匹的交换,可以说,丝织品是贸易之中的大头,而物物交换更是最主要的交易方式。

  不过,这也并不是说就不存在货币流通了,考古还是发现了不少的阿拉伯金币的,这些金币不可能无缘无故出现,自然是为了贸易而来。而史书之上也有记载,“乞于寺观礼拜及向两市货易,许之”说的正是开元四年的奚人贸易,而这种非官方的,私下的交易自然是会有货币流通的。而且一些贸易中的物品并非民众所需的,以物易物是有一定难度的,货币的流通也是必然的。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一般的贸易都是等价交换而来的,其交换是有着一定的价值考量的。但是盛唐时期的丝织品贸易却非如此,其本身是一种非等价交换的贸易,拿最简单的来说便是,唐政府所支出的远远比所获得的的要高得多,尤其是朝贡上,中国所回赠的丝织品的价值要远高于外邦进贡的物品价值。

  比如说开元二十二年,西南蛮使节便来朝贡,“遣使献麝香、牛黄”,而唐政府回了什么呢?“赐绢二千疋,杂綵二百疋”,这并不是个小数目,在开元年间,一匹绢大约价值五百五十文,那么这些物品大致就是100多万文,而当时一头上好的牛也不过4000多文,能换近300头牛,无论西南蛮所进贡的麝香和牛黄的价值多高,也是换不来这么多头上好的牛的,而这不过只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而已,除此之外的例子还有很多。

  在盛唐时期的丝织品外贸活动之中,大多数都是这样的不平等贸易关系,但是唐朝政府却甘愿这样做“赔本买卖”,其原因也大概能分为两点。第一点就为了宣扬国威,表现出唐朝的经济实力。盛唐时期的中国各方面实力都是极盛的,因此也有了个“天朝上国”的称呼,而这样的称呼势必会让人有优越感,而唐政府也不例外。给前来朝贡的国家更多价值的礼物,更能够显示出自己国力的强盛,也能起到一种威慑作用。第二种原因是为维持和各国的关系,国家之间的关系大多是靠利益维持,如果想要稳定局面,使得各国与自己交好自然是上上选,而这种施加“小恩小惠”的方式,是当时最为简单也最为实用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