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公告
丝绸之路是一条对话之路︱读
来源:欧宝体育官方app免费下载    发布时间:2024-02-15 04:24:22

  赵丰(右三)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和同行们讨论丝路研究项目。 受访者供图

  跨越欧亚大路的交往已经存在了上千年,直到19世纪,人们才开始用“丝绸之路”来称呼它,直到20世纪末,世界才开始懂得其包含的和平、交流、对话价值,才开始全面地研究它。

  1986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世界文化发展十年行动计划(1988—1997)》,依据该计划,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牵头设立了一系列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其中就包括“丝绸之路整体研究:对话之路”。

  该项目1988年真正开始启动后,UNESCO开展了史无前例的五次丝绸之路考察活动,包括从西安到喀什的沙漠丝绸之路(1990年7月20日—8月23日)、从威尼斯到大阪的海上丝绸之路(1990年10月30日—1991年3月)、中亚草原丝绸之路(1991年春夏之际)、蒙古游牧丝绸之路(1992年7月10日—8月5日)以及尼泊尔佛教丝绸之路(1995年)。

  进入21世纪以来,在UNESCO世界遗产委员会和世界遗产中心的协调推动下,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与中国达成了联合申遗的意向和协议,并最终认定了丝绸之路线路的时空范畴:时间上以公元前2世纪古代中国汉王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最早系统地沟通和整合这一交通线路为稳定系列的标志性重大历史事件为起始点,而以大航海时代或东西方陆路交通大通道的作用相对弱化之前的15—16世纪为结束点。其空间分布则为自中国平原开始,穿过中亚,西达地中海沿岸,南至印度河流域,北至阿姆河流域、咸海和里海的多重交叉、呈路网状的体系。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被批准列入UNESCO《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丝绸之路正式成了被国际社会认同的世界遗产。

  2017年5月,UNESCO在北京召开了“丝绸之路互动地图”国际专家会议,来自世界各地的历史、文化、语言、民俗、人类学、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专家学者在会上都同意启动“丝绸之路互动地图”项目,并将其中的丝绸内容作为试点项目,由以中国丝绸博物馆倡议建立的国际丝路之绸研究联盟专家成员为主合作实施。2020年4月,UNESCO和中国丝绸博物馆签约联合出版这一著作,这就是《纺织与服装》的缘起。

  有意思的是,此前大量关于古丝绸之路的研究,将古丝绸之路定义为“贸易网络”“文化走廊”和“通过海陆进行交流的场所”,却鲜有重点项目探究“丝绸之路”名称中“丝”字的起源,以及这条“路”上的丝织技术、蚕桑文化、服饰、纹样图案、纺织纤维、时装、技艺精湛的织工或裁缝、勤劳的纺织劳动力、染料植物及染色技术的交流发展等。

  用赵丰的话说,人们很重视“丝绸之路”中的“路”,而忽视了开头那个“丝”。

  赵丰及其团队长期以来一直从事丝绸之路上的丝绸研究。1992年,中国丝绸博物馆开馆;赵丰出版了第一部专著《唐代丝绸与丝绸之路》,从研究唐代丝绸切入,展开了对丝绸之路的研究。

  此后,赵丰奔走在丝绸之路上,进行着纺织考古研究工作。从陕西扶风法门寺,到甘肃敦煌莫高窟;从青海都兰热水大墓,到新疆环塔克拉玛干的吐鲁番、楼兰、营盘、尼雅、山普拉;再从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的蒙恰特佩,到塔吉克斯坦的片治肯特遗址;从伊朗亚兹德古城兹鲁织机,到印度阿萨姆的蓖麻蚕养殖;从俄罗斯北高加索山间的莫谢谷,到日本奈良正仓院;从大英博物馆到比利时辉伊大教堂,无数从丝绸之路沿途出土的丝绸文物,无数在丝绸之路沿途留存的丝绸生产技艺,渐渐地收入了赵丰团队的学术著作或展览图录。

  2015年,赵丰正式提出“丝路之绸”的概念,其核心内容就是要以丝绸遗产在世界地图的平台上标注出一条丝绸之路。

  2015年10月,就在丝绸之路跨国申遗成功一周年之后,国家文物局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在杭州举办了“丝路之绸:起源、传播与交流”的文物大展。中国丝绸博物馆在会上发起并建立了国际丝路之绸研究联盟,联盟秘书处设在中国丝绸博物馆,并由赵丰担任主席一职。历经8年发展,联盟现已涵盖17个国家、40多个成员,举行了7次线上线下结合的学术讨论会,成为国际上研究世界丝绸历史、传播和弘扬丝绸之路精神的重要学术团体,在国际丝绸之路研究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和地位。

  正是由于这个“丝路之绸”朋友圈的存在,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实力受到重视,中国丝绸博物馆得以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手,顺利完成“丝绸之路文化互动专题集”的首部作品《纺织与服装》。

  上周四,也就是4月6日,中国、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蒙古国、阿曼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团同教科文组织在法国巴黎联合举办活动,庆祝“丝绸之路”项目启动35周年。来自“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高级别代表、各国常驻教科文组织代表团外交官以及专家学者、高校代表等近千人参加了论坛、研讨会、音乐会、艺术作品展览等系列活动。

  在活动现场,一本名为《纺织与服装》的书频频亮相,吸引了不少目光。这本书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中国丝绸博物馆共同出品,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丝绸之路文化互动专题集”首部作品。在这本书中,来自全球的30位一流专家,从不同角度解读、阐释了丝绸之路上纺织材料、技术、图案、艺术、文化、功能性的发展历史及沿线的交流,充足表现了“文明互鉴”在人类历史,尤其是丝绸之路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上周,长江日报《读+》周刊专访了该书主编、中国丝绸博物馆名誉馆长、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国际丝路之绸研究联盟主席赵丰。

  赵丰:研究丝绸之路就是研究东西方文化交流。在我们以前的学科里面这叫中外关系史或者中西交通史,中国有一些前辈学者努力过。

  汤因比说过,一个民族或者文明,如果是封闭的、不跟别人交流,它可能永远就停留在那个社会,几乎就不可能发展。所以社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都来自交流与碰撞,研究交流史、交通史,是每一个历史学者都不可回避的。

  丝绸之路是一条对话之路,讲的是大家之间的对话,丝绸之路只是这种文明交流、文化交流的一个代名词,是用一个比较有特色的东西来指代它。也有人称之为陶瓷之路、香料之路、水晶青金石之路等等,但是19世纪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以丝绸为这条路上的标志性贸易产品,命名为“丝绸之路”。他提出这一名称的时候,可能也是很小、很弱的声音,但是后来谈论丝绸之路的人慢慢地多,获得广泛国际认同和沿用,最后真正把一个名词变成一种共识,作为东西方对话之路的代名词。

  2013年,我们的祖国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基础是丝绸之路。2014年丝绸之路“申遗”成功,说明大家都认同它有着全人类公共价值。

  所以研究丝绸之路的历史,实际上也就是研究中外关系、东西方关系的历史,研究丝路会为我们今天的“一带一路”提供学术的基础,因为很多宏大的东西都要靠学术、历史来支撑。此外,研究丝路也为我们弘扬丝绸之路精神提供了一个平台,大家研究得好,我们接下来弘扬展示各方面的工作也能做到更好,对于东西方文化交流乃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能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

  读+:当我们阅读《纺织与服装》,会对“文明交流互鉴”有哪些新的,或者说更加深入具体的认识?

  赵丰:这套书力求“专、广、浅”。“专”,是指这套书要达到顶尖的专业水平,要汇集全球各区域顶尖纺织品领域专家的研究成果,聚焦于丝绸之路。“广”,是指所涉领域广博浩瀚,沿丝路溯纺织品类,探古今中外。“浅”,则指这套书作为通识类图书,需要深入浅出,专业而不晦涩。

  在《纺织与服装》的第一部分《丝绸的起源与全球化》一文中,开宗明义地明确了丝绸在中国起源的史实,以及中国丝绸向东到达日、韩,向西传到中亚、西亚、欧洲,再到美洲、非洲,最终实现全球化的简明过程。这一部分的另外几篇则介绍了羊毛、韧皮纤维(亚麻、、苎麻和黄麻)以及棉花的全球传播。

  《纺织与服装》的第二部分关注的是“丝绸之路沿线纺织生产技艺交流”。生产技术首先包括蚕桑的基础,即桑树。伦敦的桑树专家寇斯在欧洲收集了大量关于桑树分布情况和植桑活动的资料。牛津大学的克里斯托弗·白克利则深入讨论了丝绸之路沿线花楼机的类型及其出现和传播的过程。大英博物馆的迭戈·坦布里尼通过一系列分析其收藏的敦煌藏经洞丝绸以及美国博物馆收藏的中亚织物服饰上的染料,描绘了丝绸之路沿线的染料种类和传播过程。

  纹样设计或艺术图案是丝绸纺织品最吸引人的地方。在《纺织与服装》第三部分,牛津大学古代艺术学教授彼得·斯图尔特以中国新疆考古发现的三件典型毛织物上的图案为例,讨论丝绸之路纺织品上希腊、罗马意象的传播;韩国沈莲玉教授对伊朗、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以及中国多地石窟壁画中的联珠纹进行了整理和比较,这种联珠纹起源于西亚,沿着丝绸之路传遍了欧亚大陆,各地联珠纹有着相同的外廓,但又有地域性特殊要素;俄罗斯的兹韦兹达娜·道蒂以厄尔布鲁士雪峰上的金凤凰为题,详细讨论了中世纪北高加索地区从东方传来的龙、凤等动物纹样。

  《纺织与服装》的第四部分关切丝绸之路沿线织物中的社会标识,强调文化多样性和通过交流达成的趋同和统一;第五部分讨论了丝绸之路沿线的贸易、商旅、礼品和交流。大英博物馆策展人汪海岚的题目特别有趣,从织物与纸币的材质讲起,一直讲到了纸币设计中的纺织题材(书中举例第三套人民币伍角纸币,正面图案就是纺织女工——《读+》注)。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作者彼得·弗兰科潘为这本书写了序,他认为该书凝练了世界各地博物馆、研究中心的一流学术成果。跟随作者的指引,读者将被带往地球的不同角落,了解到丝绸和其他纺织品,以及图案、染料和服装的时新式样是如何成为相互借鉴、影响和交流的重要元素的,何时、何地选用特定的设计和图案,设计和图案在新环境中的演变过程,从而感受到丝绸之路始于中国、属于世界的独特魅力。

  赵丰:首先,语言就是一个非常大的障碍。在丝路上除了汉语,还会遇到阿拉伯语、波斯语、回鹘文、西夏文、吐蕃文、梵文、吐火罗文、契丹的大字小字等等。今天没有一个人可以说,能够用自己的力量把丝路沿途的文字都搞清楚。

  研究门类也很繁多。丝路上交流的东西太多了,物质、非物质、宗教、艺术,人文学科每个方面都有,有些门类很明显地缺少人,所以现在我们的社科项目也在扶持“冷门绝学”。

  具体到纺织考古,也有很多难点。纺织品不像瓷器可以保存千年,它是一种有机物,保存非常不容易,所以材料本身比较少。

  纺织品研究起来也很复杂。任何一块丝绸,都要从种桑养蚕开始,缫丝、织布,织布的时候有先织后染的、有先染后织的,有图案的、有没图案的,后面还有刺绣,它可以在不同的地方进行生产,产业链很长,使得它里面含有的文化信息、技术信息很丰富,带来的研究难度更大。然后做一件衣服可能要用三四种料子,每块料子背后都有很长的产业链。所以丝绸就非常难研究,如果加上棉毛麻,难度就更大了。

  第三个难点在于,对于研究者来说,他需要的专业方面技术专业相关知识很特别。要分清楚绫罗绸缎,要分得清产地和年代,还要研究结构、成分和图案,就需要一些专门的设备、专门的机构、专门的人员,做专门的标本库、数据库,所以他在这方面的工作量非常大的。我自己觉得,这比其他的门类还要来得更难一点。

  赵丰:《纺织与服装》的成功经验已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肯定,将用于即将开始的建筑、地毯等相关项目。中国丝绸博物馆已经建成的丝绸之路数字博物馆能成为《纺织与服装》内容的展示平台;已经推出三年的丝绸之路周,也将是弘扬丝绸之路精神的大型活动与传播平台。

  我们还基于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探寻世界丝绸起源、传播与交流的时空规律,提供世界丝绸知识模型与图谱,研发“锦秀·世界丝绸互动地图”平台。经过近3年的努力,平台已收集包括文物、图像、史料、工艺、遗址、染料和纤维七大类世界丝绸文化遗产资源1.2万余条,并以六种语言呈现。我们大家都希望,在这些项目合作中,提高中国学者的国际交往水平,培养国际化视野。我们中国应该有学习世界纺织史的人,以前我们研究的大多数都是自己的东西,如果只懂自己不懂别人,那是不利于交流的。

  “丝”(sī)字从中国经由中亚和伊朗传入欧洲北部,经历了近一千年的时间。语言学家认为,中国西部的游牧部落对汉语“絲sī”(蚕丝、细线,又特指琴、瑟、琵琶等弦乐器)进行了改造,从而促进了该词语的西传。如:蒙古语词语“sirkeg”,意为“丝织物”,满族语词语“sirge”“sirhe”,意为“丝线”“蚕丝”。这证实了游牧部落在知识传播和丝绸贸易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

  对应的希腊语词语和拉丁语词语都在汉字词根*si上添加了“r”,比如希腊语词语“sērikón”(名词,意为“蚕丝”)。之后,该词由希腊语进入拉丁语,演变为“sēricum”。拉丁语“Seres”(音译:赛里斯)意思是“丝国人”,之后该词词义延伸,指“生产丝绸的国度”,意指“中国”。

  而北欧语区的“丝silk”,则在汉语词根*si上添加“l”,如:英语“silk”(丝绸),古斯堪的纳维亚语“silki”,丹麦语、挪威语和瑞典语“silke”,后又派生出芬兰语和卡累利阿语“silkki”,立陶宛语“šilkas”和古俄语“šĭlkŭ”。

  到9世纪,“丝”(*silka–)可能已进入通行于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古诺尔斯语中,也是在同一时期,在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维京人墓穴中首次出土了震惊世人的丝绸织物。

  中文繁体字“機”(“机”),指的是织造丝绸的织机,描绘了织机的设计结构,后来,这个字逐渐用于指代技术、组织、精密性和机械。织物生产发展史总是与廉价劳动力联系在一起。牧羊、养蚕、种植棉花、培育亚麻不仅耗时,而且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不断的照料、高效率的工作,以及标准化工具和技术。因此,服装业和织物生产的机械化从根本上改变了庞大的劳动力市场和传统手工艺的概念,机械化生产为社会带来了颠覆性变革。

  英文“text”(文本)一词,源于拉丁文“texere”,含“编织”之意,无论从词汇形态学角度还是词源学角度分析,“text”都指代“纺织实物”。

  如今,全球任何店铺售卖的衣物都是全球合作、贸易和政治密切配合的结果。从美国得克萨斯州或土库曼斯坦的棉田,到中国的纺纱厂、东南亚的服装厂、欧美的印染厂,最后到达非洲的二手服装市场,一件衬衫在到达消费者手上前,需要跨越千里、万里。

  从“丝”字的传播开始,到丝路开辟之前西方对亚洲奢侈织品的不懈追求,经过了织品创新和织机技术的创新,以及丝绸新创作的新源泉与时尚全球化,形成了一张“丝路万维网”。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没有经过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此文版权属于原本的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做处理。邮箱地址: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