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公告
“丝绸之路”一词提出者为100多年前的江苏留下宝贵记载
来源:欧宝体育官方app免费下载    发布时间:2024-02-21 13:02:57

  10月17日至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我国人了解的“一带一路”概念,是由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1933-1905)初次提出来的。不为人知的,李希霍芬也从前来到江苏游历查询,留下了关于大运河与长江,关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江苏南京、镇江、江阴等城市的宝贵记载。

  费迪南德·冯•李希霍芬是德国闻名地质地理学家,曾担任波恩大学、莱比锡大学和柏林大学的教授。他的脚印广泛许多国家。1868年至1872年间,李希霍芬对我国进行了七次地质查询,去过其时清王朝18个行省中的13个,对我国的山脉、气候、人口、经济、交通、矿藏等进行了深化探查。在记载其我国查询效果的五卷本传世巨作《我国——亲自旅游和据此所作研讨的效果》中,他创始了“丝绸之路”的称号,第一个指出了罗布泊的方位,提出了闻名的黄土成因说。至今,德语中的“祁连山脉”仍然被称为“李希霍芬山脉”。

  1868年9月,李希霍芬从日本抵达上海,开端他的我国之行。尔后,他去了上海、芝罘、天津、北京、宁波、舟山、绍兴、杭州等地。脱离杭州后,他坐船经大运河走水路,前往镇江。沿着京杭运河北上,进入太湖后,李希霍芬记载到:“太湖呈椭圆形,岸边地形平整,长满了芦苇。湖上散落着几座岛屿,岛上多山。”太湖岛上的人们从事丝织业,处处种满桑树。在他看来,太湖岛上的风光竟与意大利伦巴第有几分相似。船驶出太湖,持续沿着运河北上,李希霍芬通过了木渎古镇,看到了邻近有数座相似小岛的巨大的花岗岩山,可能是灵岩山、天池山等小山。

  江南从来富庶富贵,但在迂腐的清政府控制下,加上兵连祸结,19世纪60年代末的江南百孔千疮,一片破落。船行运河,李希霍芬看到:“在运河上飞行的100多里毫无意趣。这段旅程再也看不到比较大的村落,与优胜的自然环境构成鲜明比照的,是当地人极度赤贫的日子。看起来,日子在平原上的人们比日子在山区里的要赤贫得多。他们住在简直崩塌的屋子里,和先时留下的那些宏伟修建物,比方桥梁构成了扎眼的比照。”比较之下,镇江邻近的丹阳城,却给李希霍芬留下了较好的形象,“丹阳邻近的农田利用率比较高,人口也多,比起以南的当地看起来赋有一些,朝气蓬勃一些。”

  抵达镇江后,李希霍芬由运河进入长江,很快就来到了其时的江南政治文化中心、其时还称为“江宁”的南京城。

  在南京,李希霍芬由城北的神策门入城,这座城门“人山人海,是通往城中商业区的重要的城门。街边建有许多房子,简直都是店肆,可是看起来并不赋有”。他看到了一座山坡上正在建的一座巨大的古刹,“有一组组巨大的殿堂,用巨大的石块建成,里边地上铺着赤色的琉璃砖。这是我所见过的此年代最宏伟的修建物了”。虽然没有明说这是哪一座修建,但能够推测出李希霍芬目击的很可能是朝天宫。

  清朝同治年间,曾国藩将此前遭到损坏的朝天宫改建为孔庙,将江宁府学也迁到朝天宫。这组修建群至今保存无缺,已成为江南地区现存修建等级最高、尖端规划的清代官式古修建群。

  抵达南京稍事休整后,李希霍芬去访问了一位在南京掌管军火库的m博士。军火库的周围,是在欧洲知名度极高的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欧洲人更习气称之为“瓷塔”。旧日光辉的“瓷塔”已经在太平天国战役中彻底被毁。李希霍芬看到的是一堆瓦砾,“大部分的瓷砖都不见了,只能看到一些绿的、黄的或许赤色的残片,要么便是赤色或许黄色的装修砖”,这个现象令李希霍芬喟叹不已。从地理方位剖析,李希霍芬去访问的“军火库”,正是兴办于1865年的金陵机器制造局,那位“m博士”则是金陵机器制造局的负责人,英国人马格里。

  12月20日,李希霍芬拜见了在南京的湖广总督李鸿章和两江总督马新贻。李希霍芬这样记载两位“制台大人”:李鸿章“高个儿,长得不错,藏着小小的络腮胡子,眼睛目光灼灼,干事利索……”马新贻“高个儿,比李大人还健壮,可是看起来脾气温文”。其时谁也没想到,短短两年后,这位脾气温文的马总督就会在江宁府被一个叫张汶祥的人所刺杀,上演了颤动晚清的“刺马”案。

  12月21日,李希霍芬旅游了闻名的明孝陵和明皇宫遗址,他记载到,南京城“北部多山,南部多平地,城墙内东西宽至少7公里半”。通过战役糟蹋,整个城市破落沉寂,“城墙上开了许多门,现在极端荒芜,可是看来曾经应该是适当富贵的。这儿从前是明朝的皇宫,现在除了废墟仍是废墟,看不到一点宏伟之处。”

  千锤百炼的明孝陵却是激发了李希霍芬探究的爱好,他看到,“巨大的柱子支撑起巨大的殿堂,殿内有一幢巨大的石碑,碑身和底座都是花岗岩。”“有一条路途通往第二组修建,路旁边是巨大的石像生,有马匹、大象、骆驼和其他奥秘的动物形象,巨细有实践两倍大,全部是花岗岩刻成。”清楚明了,明孝陵的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碑亭(民间俗称“四方城”)和神道(今石象路和翁仲路)给李希霍芬留下了深入的形象。

  12月22日,李希霍芬脱离南京,前往汉口,在那里度过了1869年的新年。1869年1月15日,他沿着长江顺流而下前往上海,在通过九江、安庆、芜湖等地,再次进入江苏境内,查询了南京周边的方山。作为出色地质学家的李希霍芬判别,方山是一座火山,“山上遍覆火山岩,看起来它们不是同一次火山爆发时被喷发出来,由于这些石头的巨细、形状不彻底相同……从山上的岩石、残存的火山熔岩和山体的形状能够判定这是一座火山无疑。”

  这一次,李希霍芬还细细旅游镇江,查询了镇江邻近的矿藏资源,他写道:“镇江是波浪所能冲积到的长江沿岸的最远处,凭借波浪的力气,我国人的帆船能够很容易地抵达这儿,这便是此处最重要的商业经济价值。在这儿,长江江面开阔了许多,构成了很多的支流,简直每一面都有运河延伸出去,这儿的地形非常平整,处处可见人口很多的城市和村庄。”

  他还旅游了风光美丽的“银山岛”,也便是焦山,“这个小岛风光美丽,其上建有多处古刹和楼阁,主要由石灰岩构成,看起来非常宏伟壮观”。脱离镇江后,李希霍芬通过了长江江苏段重要的城市和地标——江阴城和南通狼山,并做了相应记载。

  1871年7月,李希霍芬再次来到镇江和南京,旅游了栖霞山、龙潭山、宝华山、汤山温泉、下蜀、高资等地,查询当地的矿藏资源。他将宁镇山脉称为“南京山脉”。在李希霍芬看来,虽然南京山脉无法与安徽、浙江的高山峻岭比较,但也并非没有美丽之处,“它的最美之处在于能够站在较高的山峰纵情瞭望。长江这条宏伟的河流和夹岸的高山构成的深谷,犬牙交错的运河网,不可胜数的村庄、城市以及丰厚的物资都铺展开去,远处的火山恰如这风光隽永而美丽的画框,其间几座山的概括淡入地平线,模糊可辨……”描绘了一幅长江江苏段的壮美风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