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宝娱乐官网下载
在历史现场为“丝绸之路”写真 ──《这才是丝绸之路:重抵历史现场的行走》评介
来源:欧宝体育官方app免费下载    发布时间:2023-12-14 01:26:27

  左图:《这才是丝绸之路:重抵历史现场的行走》,侯杨方著。右图:“铁门”是条陡而窄的峡谷,连阳光也照不进去。\书中插图

  说起“丝绸之路”,你脑海中是不是出现了大漠、黄沙、驼队,《这才是丝绸之路:重抵历史现场的行走》(侯杨方著,中信出版集团,2023年)一书开篇即言,“大漠驼队”这一经典丝路意象只是现代人想像力贫困的产物。作者用当地考验查证的结果,重新描绘了丝路图景,并对若干问题作了学术考辨,以新知启迪读者认识丝绸之路的历史真相和文明内涵。\谷中风

  对我而言,阅读本书最大的收获是了解到“丝绸之路”绝非只有“大漠黄沙”,而是由绿洲、雪山、峡谷、草原、森林、冰川、鲜花、关隘、驿站、石窟、寺庙等组成的绚烂画卷。那么,人们对丝路刻板印象来自何处呢?作者觉得,是因为如今大多数人生活在经常下雨、绿树成荫的东部沿海地带,而且旅行搭乘现代交通工具,无法体验真正的古代道路。现代的公路、铁路特别是高速公路又尽量避开绿洲,取道戈壁沙漠,以免占用宝贵的宜居地,这些都引导人把丝路想像为在大漠中穿行。实际上,作为古人行旅主干道的丝路同所有古代道路一样,不能脱离水草,即便在干旱地区也必是沿着绿洲、水源和定居点而行,也即《汉书.西域传》中所言“波河”而行,因为这是最容易最安全的道路。

  这是一幅前人未曾记述、今人又很少想到的丝路图景。作者把这项他从2012年以来一直从事的工作称作丝绸之路的“精准复原”。在前期大量的纸面研究准备基础上,他从帕米尔高原开始第一次考察,此后,探访范围遍及国境内外、陇山左右、河西走廊、罗布泊、南北疆、中亚诸国,以及巴基斯坦、阿富汗,从伊朗的最东部锡斯坦直至德黑兰。这一过程中,他借助了GPS定位和轨迹技术,这些来自实地的数据、照片、视频等都是传统的纸面方式无法记录和表达的。其开创意义在于,别人可以据此进行重复性检验,而这正是现代科学的基本要求。

  经过几十次当地考验查证,作者初步精准复原了从中国陕西直至中亚的丝路主干道,找到并精准定位了重要的丝路地标,建成了一套“丝绸之路地理信息系统”。他还找到了一些以前只能“脑补”的地点。比如,《大唐西域记》记载的“铁门”:“铁门者左右带山,山极峭峻,虽有狭径,加之险阻,两傍石壁,其色如铁。既设门扉,又以铁锢,多有铁铃,悬诸户扇,因其险固,遂以为名。”《长春真人西游记》以及明成祖时出使帖木儿帝国的陈诚也记载过“铁门”,但究竟在哪里,什么样,无法确知。作者在当地考验查证中发现,“铁门”其实是条陡而窄的峡谷,连阳光也照不进去,2公里长,十几米宽,“像大地上的一个裂口,像是刀劈出来的”,位于野外无人区,与公路相隔2公里。有了直观的图片,再读玄奘的记载,更觉生动。

  作者指出,经典的“丝绸之路”是在2100多年前西汉时期的天马战争,即汉军两次远征大宛以后正式开辟开通的,到唐朝“安史之乱”后基本中断。在地理上,丝绸之路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向西,经过中亚,直至地中海地区的道路系统;在政治、军事上,丝绸之路是汉朝为了反击、扼杀匈奴生存空间的西进路线;在经济、文化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直至地中海地区进行贸易往来与文化交流的纽带。汉唐全盛时期,这条路是通过河西走廊的玉门关、阳关,经过罗布泊、塔里木盆地的绿洲,翻越壮丽的葱岭,通向中亚地区,达到波斯和地中海的线路干道。

  丝绸之路是文明交流互鉴之路,它是中华文明、波斯文明、地中海文明等几大文明体之间直接交流的道路。在同一个文明内部也有道路,但丝绸之路的特殊意义在于推动了文明之间的交流。因此,把“丝绸之路”泛化为早于张骞出使西域之前中国与中亚地区甚至更远的西方的交通往来的观点是不足取的。丝绸之路虽在地理位置上利用了这些更早的道路,但二者并不等同。丝绸之路运输的大宗商品是丝绸,这是当时西方世界的奢侈品,只有在汉朝夺取了河西走廊并进一步控制西域以及葱岭之后,丝绸之路才能最终形成、畅通。

  因此,丝绸之路并不是单纯的一条自然地理意义上的道路,而是有屯田提供经济生活保障,有驿站提供住宿保障,有烽燧提供信息传递与安全保障的综合通系统。在书中,作者重点介绍了悬泉置遗址。汉武帝时名“悬泉邮”,汉昭帝时改称“悬泉置”,东汉后期又改称“悬泉驿”,并设“悬泉守捉”,宋朝以后逐渐放弃。悬泉置得名于东侧山谷中的悬泉水。当地人称为“吊吊泉”。传说是汉贰师将军李广利西伐大宛时,以佩剑刺山,飞泉涌出,“人多皆足,人少不盈,侧出悬崖,故曰悬泉”。作者2018年前往考察时,还喝到了长流至今的泉水。

  如前所述,作者采取了“精准复原”的方式,以身代入历史情境之中,复原古人是怎样行走的,古人的眼睛看到的是怎样的景观,从而精准找到了丝绸之路上多个前人不曾确认的标识性地点。玉门关和葱岭是颇具代表性的两例。

  玉门关是中原通向西域的门户,也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关隘。玉门关还是一个文化符号,寄托了中国人的家国之情。东汉时班超镇守西域31年,年过七旬希望回到中原,在写给皇帝的奏章中就说“但愿生入玉门关”。然而,自西汉设立到唐中期废弃,近1000年中,玉门关几度兴废,关址几经变迁,以至于玉门关究竟在何处成了争论不休的话题。作者觉得,历史上的玉门关不止一座,汉朝和唐朝的玉门关就不在一处,甚至相距遥远。汉代的玉门关在小方盘城以西一个叫作“马迷途”的地方。这是一个很大的盆地,里面是一大片长满芦苇、杂草和胡杨的湿地,从卫星图片上看,汉代玉门关遗址是一个大小约110米乘90米的方形城。唐代的玉门关则在瓜州县城东17公里、锁阳城北30公里的小宛城,其地理环境正如王昌龄《从军行》中所写“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这片区域位于疏勒河以南,得益于河水灌溉,自古便是屯垦区,与疏勒河以北的沙碛全然不同,“正是这种地理环境上的巨大差异,给过往人士造成感官上的强烈冲击,由此发出‘玉关西望堪肠断’‘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感慨”。

  葱岭也就是帕米尔高原。“帕米尔”是波斯语,意思是高山之间的U形河谷,引申为“世界屋脊”。作为丝绸之路最重要的枢纽和地标之一,汉代的西域南道、北道都取道于葱岭,这里也成为地中海文明和中华文明的交汇处。《西河旧事》说:“葱岭在敦煌西八千里,其山高大,上生葱,故曰‘葱岭’也。”《大唐西域记》则记载,“葱岭者……崖岭数百重,幽谷险峻,恒积冰雪,寒风劲烈。多出葱,故谓葱岭,又以山崖葱翠,遂以名焉。”那么,葱岭既以葱为名,岭上之葱到底长啥样呢?没有学者提供过照片。这本书的作者考察发现,这里确实长着一望无际的野葱。这种葱的学名为“大花葱”,分布于从土耳其、伊朗到中国新疆的广大亚洲内陆,而帕米尔高原正位于中心地区。作者据此提出,“葱对于在高原上行走的古代旅行者意味着什么?无疑是很重要的食物补给,不仅仅可以调味,还含有非常多的维生素C。所以当商旅发现遍地的野葱时,第一个想法一定是吃──有营养的食物对长途旅行者太重要了,尤其是对于不习惯整天吃牛羊肉的汉人来说,所以汉人把这一个地区叫作葱岭,而不是学波斯人或当地人把它叫作帕米尔。”当晚,他就地取材,品尝了野葱炒肉片,验证葱岭的葱确实“味道浓烈,口感不错”。

  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创造了“丝绸之路”的概念,今天,丝绸之路慢慢的变成了文明交流互鉴的代名词。《这才是丝绸之路》这本用脚“写”出的书,则让我们对这条神奇的路多了一份真切的认识,也让我们对开辟这条道路以及千百年来奔走其上者,多了一份深切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