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
揭秘丽江市二中
来源:欧宝体育官方app免费下载    发布时间:2024-02-02 17:16:30

  对于丽江市第二中学,很多人会感到陌生。但一说到2018年开办的中央民大附中丽江实验学校,很多人就会顿悟:哦,就是当初在白沙借址办学的那所学校。

  2021年7月,中央民大附中丽江实验学校整体转隶为丽江市第二中学。同年11月,学校搬迁到投资3.5亿新建的位于新团片区的新校址。

  占地235亩的校园里,功能齐备的教学楼、现代化的功能室、恢弘大气的运动场、崭新且人性化的宿舍楼……进入丽江市二中,宛如进入了一个现代化的校园。与崭新的校园相对应的是,这里的老师也非常年轻,平均岁数28岁。因此,进入市二中校园,一股青春与朝气便扑面而来。

  好生源向来是各个学校抢夺的“香饽饽”。问题是,如市二中副校长彭宁辉所言,“每年招生季,大家都在争优质生源,那么谁来顾及其他的那些娃娃呢?”因此,与名校相比,市二中的生源定位有点“特别”——为想进城读书的初中同学提供在城里享受优质教学资源的机会,为初中毕业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提供继续留在城区就读高中的机会。

  众所周知,一个学校只有有了好生源和好师资,才易出成绩。正因为深知此理,在没太多好生源的前提下,市二中对教师教学水平及素养提高,尤为关注:落实教学常规,强化业务考试;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老师的培训和充电,千方百计将培训“拉”到市二中举行……因此,成立两年,市二中已经有了一支“拿得出手”的师资队伍。

  与此同时,作为一所全日制寄宿学校,这里的学生,平时父母不能陪伴身侧,所以学校认为,教书重要,育人及教会孩子的生活能力更重要。因此,在每天陪伴学生24小时的时间里,学校按照“试点先行、边做边改”的思路开展活动。比如,这里有劳动第二课堂,学习之余,学生到自己班的责任田里浇水种地,享受收获的喜悦;这里有富有民族特色的课间打跳,每到大课间,千人打跳的恢弘场面便在学校运动场里上演;课后服务开设35个兴趣班,本学期开展武术进校园活动,让每一个人的才艺得以施展……生来没有与名校可比的生源,那么,学校就创造尽可能的一切条件满足自己的学生。也因此,在市二中学生的脸上,更多的是自信和对生活的向往。

  能够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快乐地学习、开心的生活,周末回家偶尔还带回一个自己种的包包菜……还有什么让家长更安心的呢?!

  采访最后,市二中副校长彭宁辉的一句话,戳中了读本君的心灵。“小学毕业想到城里来享受相对优质的教育资源,还有成绩不那么理想的中考生,欢迎各位走进市二中、了解市二中、报考市二中。”

  是啊,在如今各个学校抢夺优秀生源的“大战”中,还有什么比这句更让成绩不那么理想的学生暖心的呢?

  想更多了解丽江市二中是个怎样的学校,请看以下读本君对丽江市二中副校长彭宁辉的专访。

  由于成立之初比较“低调”,目前很多人对丽江市二中还比较陌生,能否先粗略地介绍一下学校的情况?

  丽江市第二中学成立于2021年,其前身是中央民大附中丽江实验学校,是丽江市委、市政府为扩大城区教育资源供给,缓解城市化进程加快后义务教育阶段“入学难”问题,投资3.5亿新建的一所寄宿制完全中学。

  目前全校初中部和高中部共5个年级、35个教学班,教职工144名,其中研究生学历20人,在校学生1586人。

  我觉得教育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工程,虽然“慢不得、等不得”,但也“急不得、慌不得”,更不能急功近利,需要静待花开。谈到变化,市二中成立至今的两年时间里,有4个方面的变化:

  一是校舍变了。我们从最初的借址办学,到后来的“一校四点”,再到如今占地235亩校园,我们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家”。这段创业史所积淀的二中精神成为学校后续发展的巨大财富。

  二是老师变了。以“6·13”招聘为主体的92名教师队伍,经过3年的磨砺,特别是通过师德师风建设、绩效工资改革、教学常规培养等诸多举措,老师们教学经验更成熟,“多劳多得、优教优酬”的氛围逐步形成。

  三是学生变了。首先是学生规模的变化,以近三年的初一招生为例:2020年147人,2021年469人,2022年577人。数据攀升的背后,是百姓对二中办学的认可;其次是学生在二中经过洗礼,无论是学习成绩、各项才艺还是精神面貌,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全市会、课本剧大赛、英语口语大赛、大阅读演讲比赛等活动中,二中学子也开始“展露尖尖角”。

  四是风气变了。在前期强化师生管理抓质量的基础上,我们本学期按“每月一主题”的要求开展各级各类活动,在课后服务、劳动教育、高效课堂等方面做了一些改革尝试,目前成效初显,良好的学风、校风正在形成。

  在我看来,我们办学的优点是我们年轻,这里提到的年轻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是办学历史短,是一所年轻的学校。二中就像一张白纸,可以由我们这群作画人按自己的理想蓝图作画,每一笔、每一步都是一种改革尝试、一种探索进步;二是教师年轻,平均岁数28岁,有人说这是劣势,但我认为这是优势,正因为年轻,所以“有活力、有想法,有干劲,跟学生有亲和力、共情力”,学校发展至今的每一点进步我想都与这帮年轻的教师息息相关,没有他们也就没有今天的市二中。

  年轻的老师在精力、接受新事物等方面的确存在一定的优势,但是会少了一些教导学生的经验方面。

  年轻教师多,是优势,但的确也存在一些不足,那就是缺少骨干老师,缺少学科带头人。为了尽快弥补年轻带来的缺憾,我们也在积极让老师们参加各种培训,很多培训尤其是短板学科的培训,尽量争取放在市二中。下学期我们引入优质的巴蜀教育资源,就希望通过这一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教研共建,弥补我们老师教导学生的经验不足的问题。

  另外,我们的老师大部分是90后甚至00后,讲闯劲和拼劲,他们有,但是还需要重建职业规划和理想。我个人是从乡镇学校一步步到县教体局再到市教体局,然后现在又回到学校,明白身为一名教师,在现如今的工作环境中,一定要从内心上爱这一行,要有发自内心的职业理想和追求。所以我带我们的老师去到乡村学校,看在那里干了一辈子的乡村教师如何奉献;我带他们去特殊教育学校,看那里的老师如何无私地付出……

  有了这些经历,再一对比,老师们就会感到自身的幸福,就会懂得去珍惜。所以现在,我们的教师队伍有了很大的改变,懂得了付出,懂得了奉献。家长看到老师们的付出,口碑就出来了,所以去年招生的时候,有的家长凌晨5点半就来排队报名。

  这些年来,丽江的高中教育和人民群众的期望有一定的差距,您怎么样看待丽江优质生源外流的问题?

  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被社会所关注这是好事,但就丽江的教育,这里我想说明三点:

  一是现阶段“有学上”的问题基本上解决,但还没有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上好学”成为现阶段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所以出现学前教育“入公办园难”,义务教育“择校热”,高中教育“优质生源外流”的问题。

  二是高中教育作为整个基础教育的出口,直接面对高考,社会关注度高,大家对教育的诟病基本来源于每年的高考成绩,自然而然这个锅就由高中学校来背。特别是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之前优质学校拔尖录取的做法,使得优质教育资源逐步向省会城市集中,打开网络,“优质生源流失”“县中塌陷”特别是“双流失”的词眼,铺天盖地,这是全国共性的问题,不是一地一域的个性问题。

  三是优质生源流失的原因很多,有学校自身的问题,也有其他诸多社会问题。今年高考,临沧一中就给咱们提供了很好的范本,临沧一中用15年的时间卧薪尝胆、稳步改革,创造了如此辉煌的成绩。所以我想解决优质生源流失这样的一个问题的根本,在于我们全体教育人,上下齐心以壮士断腕的决心、魄力、努力,打造属于我们的名师名校,实现优质生源“回流”。

  丽江全市每年的初中毕业生大概在1.2万-1.3万间徘徊,高中招生工作如同分蛋糕,我想都有各自的市场,大家都会分到那一杯羹,只是多少、好坏而已。

  每年招生季,大家都在争优质生源,不是说不能争,但是谁来顾及另外的那部分娃娃?所以我们市二中自成立以来,便明确了自身定位:为想进城读书的初中同学提供学位,为初中毕业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提供继续留在城区就读的机会。定位准确,把自己做好,自然而然生源就会来。

  这里我要特别提一下:在今年的新生招生方面,初一年级我们将引入重庆巴蜀优质教育资源,组建巴蜀双师班,由张莉娟校长负责团队管理;高一年级在常规招生的基础上引入优质教育集团,成立艺术特长生培训中心。鉴于生源的问题,我们正在按市教育体育局的要求,将我校的高中转型为特色高中,目前已与市少体校对接完毕,下一步将与少体校合作,扩大体育生培养范围,打通“练—赛—考”的学习成才模式。

  是的,市二中实行的是全寄宿制,也因此,管理难度和压力非常大。城区大部分学校一放学,教师就有了相对自由的时间进行支配。但是在寄宿制学校,老师得24小时全天候对学生负责,而教育的复杂性也在这里。

  建校伊始,学校对学生实行全天候管理,细化到点、到人,从吃饭、学习到休息,值班老师、班主任全员到位。甚至端午节、中秋节,我们依然安排值班教师与孩子们一同过节。

  结合“五项管理”要求,每周末返校时学校重点检查学生手机进校园情况;每天午饭后组织学生午睡一小时;结合“双减”工作实际,开设了武术拳击、播音主持、足球绘画等35个兴趣班,实现学生全覆盖;在教学质量方面,抓细教学促质量,强化备课组管理,细化作业布置、作业批改、检查反馈等环节,扎实开展毕业班各学科“培优辅差”工作。

  另外,市二中玉龙县和江东三县的生源比较多,有些学生周末路远回不去。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实行了周末申请留校制度,在学生和家长都同意的情况下周末留校的学生提出申请,每周大概400名左右的学生留校。周末两天,对留校学生也有专门的老师全天候守护、集中管理,通过作业辅导、组织活动、按时作息的方式,解决路远学生“没人管”的问题。

  下学期学校准备引入校外优质资源,给学生开展一些运动和艺术类的活动。城里的孩子周末可以上兴趣班,我们很多学生家庭条件不好,那我们就给他们创造机会,让他们也能学习和发展自己的兴趣特长。

  校园安全无小事。为了抓牢安全促平安,学校加强与社区如派出所的联动,社区民警进校园,派出所法制宣传进校园,参与到学生的日常管理,并定期组织各类应急演练,常态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学校全年无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由于住校,没有父母在身边,所以在德育教育这一块,学校也在加强。我们的德育教育包含的内容很多,有主题团日队日活动,14岁集体生日,青春走丽江等等,通过活动开展德育教育。

  这个学期,学校还启动了读、思、行“三大步”励志教育,学生每天读一封励志信,通过每天的励志信阅读、晚自习期间的自我反思,以及心理老师的心理疏导,让学生的不良情绪通过写出来、讲出来的方式得到缓解。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结合中考教育改革,在教学中引入了劳动课程,让学生们学习劳动技能,体验劳动的快乐。我们给每个班划分了责任田,开辟了劳动第二课堂。别看我们的学生很多来自乡村,但是大部分在家都有点“懒”,开设了这一课堂后,大家可积极了,争着种地、浇水。今天我们食堂里吃的小瓜,就是同学们亲手种出来的。有时候种的菜吃不完,还让同学们带回家,哪怕只是一个小瓜、一个包包菜,但这也是孩子的劳动果实,家长看到了,很感动,也很欣慰。

  所以说如果我们在招生方面有什么招数的话,那就是注重平时的管理,家长和学生的口碑,就是最好的宣传。

  市二中的未来,实际上也是丽江教育未来的一个缩影。我希望未来的市二中,能成为一所市内知名的寄宿制学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

  作为寄宿制学校的老师,身上的担子更重,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育人,除了是思想道德方面,还应该是行为习惯等方方面面。我们有的学生入学的时候基础很差,但现在学习方面有所提升,也培养了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前很多学生连一双袜子也不洗,现在自己会把衣物洗得干干净净,宿舍也打理得整整齐齐;以前有些学生见人就躲,现在见到陌生人主动问好;看着学生们抢着去种地、去浇水,把收获的蔬菜和果实放在老师的办公桌上,在食堂里美滋滋地品尝自己的劳动果实;当节假日留校的孩子与值守的老师一起包粽子、过端午,一起过节时发出阵阵笑声……这样一个时间段,我们感觉无愧于自己“教师”这一身份。感觉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老师好比学生人生路上的一盏明灯,每时每刻都要以饱满的热情散发出自己的光和热。在为同学排忧解难的同时,更为同学的人生之路指明方向。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一个学生的成绩有多好,但是最起码,每一个学生哪怕你是来自最偏远的山村,身上都要有一种阳光和自信,对生活充满了热爱,并且,有独立生活的技能。能做到这些,二中就是成功的。